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专题活动

为构建有利于鼓励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机制,提高行业信用监管水平, 9月27日,首届公益性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以下简称“信用修复培训班”)在厦门正式开班,近百名失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以及导致失信行为的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标志着我国的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信用修复培训班由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指导,厦门市发改委主办,北京信世界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中宏网、《中国信用》杂志承办,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致诚信用大数据基金会作为支持单位,来自国家公共信息中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物流及采购联合会、中国市场学会以及厦门市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为期两天的集中授课。本届信用修复培训班主要针对交通运输、港口物流领域失信主体,培训内容包括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规政策、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及其对各类主体的影响、信用修复的方式和程序等。参加培训的失信企业通过此次培训可按规定申请修复。


据培训班主办方介绍,失信企业申请信用修复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失信行为属于可修复范畴,信用修复有法可依;失信企业代表全程参与信用修复培训;失信企业代表在培训结束后均通过信用修复考试;失信企业按要求完成整改措施;失信企业代表(或法定代表人)按要求签署信用承诺书,并在“信用中国”网站、“信用中国(福建厦门)”网站上公示等。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的失信黑名单月度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8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新增失信黑名单信息336,884条,涉及失信主体 288,827个;8月份退出失信黑名单主体214,036个。与会专家表示,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需要进行信用修复的失信主体数量巨大、意愿强烈。


“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必要环节,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诚信风尚的一剂良方。” 厦门市发改委副主任林晓辉在开班仪式上表示,希望参加本次信用修复学习班的法人代表和企业管理者能珍惜机会,端正态度,认真对待,通过培训强化企业信用建设意识,塑造诚信企业。


厦门港口管理局副局长陈一端在致辞中也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平均寿命较之欧美、日本企业还比较短,诚信缺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指出,信用修复应在法律管理下实现,相关企业要以信用培训为契机,进一步通过企业制度的完善和企业员工的教育,真正将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命脉,为企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财金司信用处副处长严畅表示,诚信对于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对于企业经营发展,对于社会和谐健康运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联合惩戒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幅提高了失信成本。失信企业通过整改、培训、承诺等环节修复信用,并在此基础上希望企业建立可行的长效机制规范经营行为,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联合惩戒增加了失信成本,信用修复为企业提供了重塑诚信的机会。”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综合规划处副处长杨柳表示,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作为信用修复的条件之一,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希望企业认识到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实现由不敢不诚信到不能不诚信,再到不愿不诚信的转变。


在开班仪式上,中宏网开发运营的“在线信用修复辅导系统”正式上线,帮助各级政府部门完成失信企业培训,失信企业自主完成信用修复,实现信用修复全国数字化、标准化、一体化。


据悉,本次信用修复培训班秉承公益性原则,厦门致诚信用大数据基金会作为厦门市首家致力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公益基金会,为此次信用修复培训提供资金支持。


据介绍,通过两天的培训,学员将参加在线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统一签署信用承诺书。

(来源:《中国信用》杂志记者 王淼 刘梦雨 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