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信用资讯协会动态 > 信用资讯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助燃剂。

新年伊始,泰安信用工作又传喜报。

在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名单中,泰安市及岱岳区成功入围,成为山东省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信用泰安”城市品牌再添亮色。

近年来,泰安市发展改革委认真履行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职责,秉承强基础、补短板、谋发展、求突破原则,主动谋划、积极作为,统筹推进全市信用建设制度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锚定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及金融信贷场景建设,着力整合、挖掘信用信息大数据资源优势,以智慧信用赋能、释放改革红利,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亮点纷呈。各类信用主体及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满意度不断提升,重诚守诺“信用泰安”城市品牌深入人心。“泰安市借信用手段助力根治欠薪工作”获选2022年度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十大成就。

2022年12月,最新一期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数排名中,泰安市及新泰市、肥城市分别位列全国261个地级市的第10位和383个县级市的第3位、第20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信用大数据建设提速升级

打开信用中国(泰安)平台,可以看到,网页上方是信用动态、信息公示、信息服务、政策法规、城市信用、信用研究等固定栏目,点开栏目后可以浏览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相关链接信息。网页中间展示的是“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红黑榜”、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公示、失信治理等版块,任意点击进入其中,就可以“一站式”查询信息或处理相关事务,简单快捷。

近年来,我市全力建设运维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全面推动地方政务信息归集、公开,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应用。2022年,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总量由年初的2.3亿条大幅跃升至8.21亿条,数据归集及时率、合规率不断提升,进一步夯实了信用体系建设大数据基础。2022年,泰安代表山东省(全省两家)参加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门户网站和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观摩活动。

诚信政府建设亮点突出

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发改委健全完善了常态化府院联动信息共享、政务失信集中整治工作机制,推动实现了失信政府机构治理三个动态清零。其中,政府及政府机构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现象连续4年动态清零,确保了省对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单项指标长期满分。

我市组织开展政府机构及公职人员公开承诺活动,累计归集承诺信息5.6万条。“泰安市以‘信用+’工程助推法治建设”的典型做法被省委依法治省办《法治工作简报》刊发推介。

信用监管措施全面落地

2022年,我市出台《全面推行差异化监管流程再造实施方案》《泰安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各行业监管部门利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市场信用评价结果,结合“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模式,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存在违法失信行为、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强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措施落地、落实。

截至目前,全市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已覆盖40余个监管领域。建立信用修复主动服务和严重失信集中整治制度,通过“主动服务+必要惩戒”,指导帮助782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1024件,全市严重失信对象占比降至0.217%历史低位,切实维护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惠民便企应用更深更实

2022年,“信易贷”泰安站累计实现授信2700笔、509.24亿元,其中,当年授信1853笔、397.35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位。依托“信易贷”、产业链、金融服务队等模式,广泛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制定出台《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信用信息大数据应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支持有信用、有效益的中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发展。

市、县两级累计创新推出“信易批”“信易贷”“信易游”“信易税”等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70余项,实现“信易+”工作全面破题。高水平建设了泰安市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实现年增授信1939笔、439.6亿元,分别为去年同期的2倍、4倍。岱岳区“打造诚信卫健建设健康岱岳”、新泰市“政银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信动能’”、肥城市“肥城市新城街道办事处‘信用+社区治理’”3个案例(数量居全省第3位)入选山东省第二届“信易+”信用惠民便企应用优秀案例、典型案例名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既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对未来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决策部署,紧紧盯住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全国城市综合信用状况监测排名跻身261个地级市第一梯队、“信易贷”年度授信大幅跃升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牢固登高望远、奋力争先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真抓实干,不断拓展信用信息归集范围、提高数据质量,不断扩大信用监管及信用惠民便企产品覆盖面,不断提高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信用建设重要作用,为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保障。

泰安市人社局数据赋能信用监管创新根治欠薪信用治理模式

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市人社局积极探索“信易+薪”模式,把信用监管作为根治欠薪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打响“乐业泰安·安薪泰山”品牌,着力构建无欠薪城市,全市根治欠薪工作呈现“三降三升”,即欠薪投诉批次、涉及人数、涉及金额持续下降;农民工实名制覆盖率、人工费拨付金额、农民工平均工资大幅提升,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聚焦智慧监管,打好信用监管“基础牌”。该局整合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省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市大数据平台、“安薪泰山”智慧监管平台数据,将根治欠薪数据整合成信用评价数据库,实现工程建设领域根治欠薪信用评价的数字化治理。聚焦制度设计,打好诚信建设“规范牌”。该局加强信用监管制度建设,建立“12533”工作机制“。1”是开发建设一个用人单位信用体系平台,“2”是建立两类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办法,“5”是落实五项工资支付制度“,33”是指划分A、B、C三种诚信等级,对应三种结果应用。聚焦正本清源,打好失信惩戒“纠偏牌”。该局建立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制度,在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公布,把失信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和全市工程建设平台,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贷款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直接限制,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开展“重拳治典”执法整治行动,加大与行业主管部门、公检法机关衔接力度,开展“重拳治典”执法整治行动,重点督查在建工程项目欠薪违法行为,对重大欠薪违法行为试行“四个一批”措施(集中曝光一批、列入“黑名单”并推送信用中国平台公示一批、移送公安机关一批、清出建设市场一批)。建立重大欠薪隐患清单,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办理,有力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

泰安市推行“信易批”审批新模式构建“泰好办”政务服务信用体系

泰安市积极探索推行政务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精心打造“信易批”审批新模式,印发了《关于建立“信易批”服务机制推进“泰好办”政务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全面推行“承诺办、信易批、服务加”工作机制,构建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良好政务服务诚信环境。建设以“闭环运行”为原则的信用审批体系。我市按照“信用取号、信用核查、信用审批、审管联动、信用管理、信用修复”的闭环运行流程,建设完善各项制度标准和业务流程,实现了信用信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高效便捷流动,共推出了三种信用审批应用模式,即“信用+告知承诺”模式、“信用+容缺受理”模式、“信用+秒批”模式。创建以“积分定级”为抓手的信用管理体系。我市专门印发了《泰安市审批服务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信用积分制管理。根据信用信息系统中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得分情况,按照“优”“良”“一般”“差”4类进行信用分级。打造以“智慧应用”为支撑的信用运行体系。我市依托泰安市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了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库,企业和个人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享受信用审批服务时,申请人信息自动入库备案,实现自动关联办事申请人的基础信息、信用信息、审批信息、监管信息等多维数据,申请人信用信息在系统内自动流转、自动建档、自动核验、自动预警。同时,对每个信用应用场景进行“数据赋能”,建立了信用审批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全流程监控提醒,用智慧化手段为信用审批运行保驾护航。另外,将大厅取号系统与信用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在取号单上体现申请人信用评级及可享受的服务,让市民享受“信用有价”的获得感。

岱岳区以信用涵养善治乡村开辟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岱岳路径”

近年来,岱岳区聚焦基层治理短板难题,率先在全市铺开农村、社区信用建设,用信用建设“一根针”穿起社会治理“千条线”,最大限度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建机制、搭平台,实现信用建设制度化。建立协同机制,岱岳区成立领导小组,对全区信用体系建设进行统一部署、指导调度,构建起区、镇、村三级上下协同、政府部门多点横向联动的全方位组织架构。出台管理制度,研究出台《岱岳区农村和社区居民诚信积分评价办法》,将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纳入信用管理。搭建系统平台,开发上线以“一网三库一平台”为核心的综合信用管理系统,搭建村居信用管理平台,对居民信用信息进行线上采集和查询,实现居民信用记录的电子化储存及动态管理,建立衔接居民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信用+基层治理”体系。重结合、解难题,推进基层治理效能化。岱岳区通过推行以信用为基础的治理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信动力”。将信用建设嵌入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融入志愿服务,深化“信用+志愿”“信用+养老”模式。坚持党建引领,灵活运用“党建+信用”模式。切实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建立“红灰榜”公示制度,每月将信用积分情况进行公示,实现最大化公开透明,居民共同监督,形成倒逼机制。重激励、抓拓展,增强惠民场景实用化。区、镇、村三级设立信用基金1000余万元,通过守信激励,让居民成为信用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践行者,成为信用治理成效的受益者和传播者。政策激励实用,出台“信易游”“信易医”“信易学”“信易游”“信易医”“信易贷”,真正实现了“信用有价”。各村(社区)采用自建、结合等方式建立信用超市,居民可凭信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定期召开诚信积分兑换大会,组织开展“最美诚信人”“五星文明商户”“诚信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对守信居民进行表扬奖励。

新泰市“信易贷”案例——政银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信动能”

新泰市持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升级,进一步拓展农村金融服务数据应用维度,优化涉农信用服务体验,深入推进智慧信用+数字金融融合,促进农村信用体系“数字化”升级。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探索创新,强力攻坚“信用+征信”融合,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到省建行、泰安分行、新泰支行多次对接,对系统互联方案进行了不下10次修改,攻破信用平台和征信平台最后一道网络关,实现新泰智慧公共信用体系平台与建行“裕农通”App互通,可综合信用主体负债能力、流动性风险、职业身份、盈利能力和规模等量化评分增信,需要贷款的新泰市民可以根据个人信用报告评级,在原有额度上进行适当提额,打破了社会信用平台与金融征信系统的信息壁垒。此外,新泰市还建成农村信用管理子系统,对农户实行“身份+信用”综合关注评估,开展农户评级授信和用信工作,增加对表彰获奖等农户的贷款优惠力度,积极开展农村信用建设示范村、信用乡(镇)创建评定工作,有效增强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各金融机构精准识别农户贷款需求,开发“惠农贷”“富民贷”等信贷产品,强化农村信贷服务资源合理配置和风险防控,逐步实现了“整村授信、户户有信”的授信全覆盖目标。新泰市持续拓展人行征信和税务评价信用信息共建共享范围,先后将15240户(次)纳税人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共享至该市人行征信系统及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施综合信用评定,实现税银信用深入互融互用,以税授信、促信。驻新金融机构纷纷推出“税融e贷”“纳税e贷”系列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信贷产品。新泰市创新在92台“泰好办”自助服务机、微信小程序、“爱山东”App上上线信用报告自助查功能,实现“线上+线下”“城区+乡镇”查询打印信用报告全域覆盖,持续开展贷前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和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双查询”机制,创新推出小微企业“惠企信用贷”企业库,该市财政专门设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入库信用企业可享受最高1000万元纯信用、无抵押普惠小微贷款。

肥城市人民法院“信易+精准司法服务”助力诚信企业高质量发展

肥城市人民法院推行“信易+”精准司法服务,通过守信激励+失信约束,努力让守信企业一路绿灯,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强化守信激励。该院将企业涉诉案件化解情况纳入肥城市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有效配合法院诉前、诉讼与执前和解阶段化解纠纷的,经法院推送在考评中予以加分。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达到A+级、A级标准的守信企业,灵活采取保全、执行措施,原则上不冻结守信企业的基本账户和保证金等融资账户,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守信企业,依法采取债转股、分期执行、执行和解等方式,减小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执行立案后,采取强制措施前,对主动履行完毕法律义务的守信企业,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帮助企业修复信用。强化失信约束。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妨碍、抗拒、规避执行,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失信企业,该院及时向发改部门推送企业失信情形,使其信用等级直接降到最低档次。失信企业被申请保全财产的,及时采取保全措施,防止转移逃避执行。进入执行程序后,对涉案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依法采取限高、纳入失信名单等强制措施,综合采取搜查、财务审计等举措促其履行法定义务。存在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情形的,加大执行力度,强化执行措施,对涉案企业或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等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强化协调联动。肥城市成立由法院、发改局、工商联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守信企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进行集中研判,促进纠纷联动化解。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守信企业存在管理、经营问题的,加强分析研判,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促进守信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涉企隐患排查,通过电话排查、上门排查、送法进企业等方式,及时梳理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帮助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风险防范机制。